伴隨著歡快的音樂,來自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樂作舞精彩上演。一曲舞罷,臺下的觀眾掌聲雷動,身著哈尼族傳統(tǒng)服飾的表演者楊鈺尼內心激動又自豪。作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紅河縣鈺尼文化藝術傳承中心校長,楊鈺尼希望把這項非遺傳播出大山,帶到更大的舞臺,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
2015年,楊鈺尼創(chuàng)辦了紅河縣鈺尼文化藝術傳承中心,開展四季生產調、多聲部民歌、樂作舞等傳承教學。成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后,楊鈺尼在履職中積極推動非遺的傳承與發(fā)展。過去一年,楊鈺尼走訪云南多個古村落,與民間老藝人學習交流,傾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期盼訴求。走訪調研中,楊鈺尼發(fā)現(xiàn)年輕人里懂得這些技藝的人并不多,非遺傳承面臨斷層的風險。
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楊鈺尼在思索,也在行動?!拔覀儑L試把流行元素和傳統(tǒng)文化元素相結合,比如在國家級非遺彝族海菜腔里加入電子樂的元素,進一步豐富聽覺體驗,嘗試將爵士樂的律動也融入樂作舞中?!睏钼暷岷蛠碜栽颇喜煌貐^(qū)、不同職業(yè)的年輕人一起組建了云南民族街舞團,用街舞、現(xiàn)代舞等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讓非遺“潮起來”。楊鈺尼希望通過創(chuàng)新非遺的表現(xiàn)形式,為傳統(tǒng)文化注入當代表達,讓更多年輕人成為“非遺年輕化”的探索者和見證者。
除了引導年輕人,楊鈺尼還以文化藝術傳承中心為陣地,積極推動非遺進校園等活動,培養(yǎng)青少年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熱愛。多年來,楊鈺尼和團隊累計培訓學員3000余名,讓許多來自大山的孩子感受到非遺的非凡魅力。
楊鈺尼認為,非遺要在傳承保護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間找到平衡點。一方面,要拓展表現(xiàn)形式,為古老的文化注入新時代的活力;另一方面,文化資源還需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讓非遺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形成傳承與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經過調研與思考,楊鈺尼建議以非遺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傳承場所建設修繕、非遺傳承展演活動等給予適當補助。通過深化各族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認同感和自豪感。
近年來,楊鈺尼能明顯感到社會各界對非遺的保護傳承更加重視,她的動力也更足了:“在履職盡責過程中,我將持續(xù)關注非遺傳承,推動非遺與青年的‘雙向奔赴’,讓古老的非遺煥發(fā)新的活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0日 18 版)
北疆新聞 | 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媒體平臺,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新華報業(yè)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