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為切實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一步推動、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建設,呼和浩特市政府公布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批準呼和浩特諺語等26個項目為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批準嗩吶吹奏等21個項目為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項目。
其中,呼和浩特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共計26項,包括民間文學1項,為呼和浩特諺語;傳統(tǒng)音樂1項,為火不思;傳統(tǒng)美術4項,分別為蒙古文書法、蒙古族刺繡、蒙古族骨雕、牛骨雕刻;傳統(tǒng)技藝9項,分別為熏鹵技藝、土默川八大件制作技藝、蒙古族涮肉制作技藝、武川石磨莜面制作技藝、蒙古族頭飾制作技藝、銅刻技藝、風箏制作技藝、青城崔鐵爐打鐵技藝、蒙古族銅銀器制作技藝;傳統(tǒng)醫(yī)藥11項,分別為王氏辨證推拿、楊氏中醫(yī)針灸術、董氏桂芝堂針術、李氏傳統(tǒng)中醫(yī)正骨拔筋療法、蒙醫(yī)傳統(tǒng)正骨術、三坤正骨老貼膏、老武家黑膏藥、王氏奇穴貼敷療法、龐氏穴位貼敷療法、任氏刺血放血療法、宿氏中醫(yī)痹癥療法——治療風濕骨病。
另外,呼和浩特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項目共計21項,包括嗩吶吹奏(清水河民間嗩吶吹奏)、鑼鼓藝術(河口龍燈鼓)、面塑(土默特面塑、托克托花饃制作技藝)、果丹皮制作技藝(托克托果丹皮制作技藝)、傳統(tǒng)面食制作技藝(晉三元玫瑰餅制作技藝)、傳統(tǒng)修腳術(常氏修腳術、韋氏修腳術)等等。(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劉 惠)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