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是登革熱高發(fā)季節(jié),為此,中疾控8日提醒公眾,應保持住家及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潔,及時清除伊蚊孳生場所。如果從登革熱流行區(qū)返回后2周內出現(xiàn)發(fā)熱,應及時就診。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媒介伊蚊叮咬傳播,能傳播登革病毒的伊蚊在我國分布廣泛。人與人之間一般不會直接傳播登革熱,但我國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潛伏期一般為1至14天。對于登革熱,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對癥治療措施,治療原則是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早做防蚊隔離。
我國傳播登革熱的伊蚊主要是白紋伊蚊,即俗稱的“花蚊子”,日出前后和日落前是它們叮咬的高峰時段。白紋伊蚊多棲息在孳生場所附近,在室外主要棲息在陰暗避風處,如缸、罐、壇的內壁,工地積水的基槽內壁;在室內則多停留在墻上、桌椅和床下、懸掛的衣服上等。
為減少白紋伊蚊孳生,中疾控提示,應該采用多種手段清除孳生場所,例如封蓋水缸、填平洼坑、廢用水塘、疏通溝渠、排清積水以及清除廢棄的塑料薄膜袋、廢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同時,應清理住家及周圍各類無用積水;保持住家及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潔,清除各種衛(wèi)生死角和垃圾;人、畜飲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積水容器5至7天徹底換水一次;住家周圍外環(huán)境植被可用敏感公共衛(wèi)生殺蟲劑滅伊蚊成蚊。
登革熱廣泛流行于東南亞、西太平洋地區(qū)和非洲南部等熱帶、亞熱帶國家和地區(qū)。如果前往登革熱流行區(qū),宜穿長袖衣褲,盡量選擇淺色,外出使用蚊蟲驅避劑等驅蚊產品,避免被蚊蟲叮咬。出門前,可以在酒店房間使用蚊香、滅蚊氣霧劑,做好室內滅蚊。如果在逗留期間出現(xiàn)可疑癥狀,需要及時就診。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內出現(xiàn)發(fā)熱,要及時就診并說明登革熱流行區(qū)旅行史。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