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每一小步,都幸運地走在中國航天的一大步里?!?3日下午,在武漢東湖之濱召開的“2024年航天文化藝術論壇”上,航天員聶海勝的心聲,激蕩著國人的“航天夢”。
1998年,聶海勝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先后執(zhí)行過神舟六號、神舟十號、神舟十二號3次載人飛行任務。
2005年,當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首次飛天時,桂海潮剛剛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
夢想能夠到達的地方,總有一天腳步也能到達。彼時,這位來自云南,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年輕人未曾想到,有朝一日,他會成為我國首位執(zhí)行載人飛行任務的載荷專家,與聶海勝等航天英雄并肩戰(zhàn)斗。
是感言,也是回望。從“東方紅一號”到中國空間站,中國航天一路走來、一路挑戰(zhàn)、一路突破,不斷前進發(fā)展的過程,就是創(chuàng)新超越的過程。
“我國的航天事業(yè)就像肥沃的土壤,讓我的航天夢想生根發(fā)芽,也讓我能夠將航天知識、航天文化傳播給更多的人??梢哉f航天科技的發(fā)展為航天文化的傳播開辟了更多渠道,也為我們每個人創(chuàng)造了更多可能性?!惫鸷3闭f。
26年來,中國航天先后有32人次征戰(zhàn)太空。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開展70項空間試/實驗項目,獲取了大量的數(shù)據,帶回了許多寶貴的樣品。
“中國空間科學的春天已經到來!”桂海潮難抑激動的心情,“隨著中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fā)展新階段,未來將會有更多、更豐富的科研項目在國家太空實驗室滾動開展?!?/p>
4月24日將迎來“中國航天日”。國內相關部門、高校、社團等計劃舉辦近500場系列活動,邀請航天院士專家、航天員開展科普講座。相關航天展館、航天設施將集中向社會公眾和大中小學生開放,航天題材影視作品、系列科普電視節(jié)目等也將陸續(xù)播出。
是傳承更是接力。一代代中國人的“航天夢”,正在播撒得更遠。
三次飛天,平均相隔約8年,聶海勝仍在憧憬:“太空探索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是一場沒有終結點、永遠在路上的遠征?!?/p>
(記者胡喆)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