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為了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進行,多地利用冬閑時間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在河北省高碑店市的衣錦店村,按照當地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這里3000畝麥田將統(tǒng)一施工安裝伸縮式噴灌。
總臺央視記者 劉成:這就是新挖好的安裝噴灌的管溝,它的深度是1.3米左右,寬度只有15厘米左右,這樣的寬深度,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安裝的噴灌穩(wěn)固度,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證安裝好之后,不影響正常的機械化作業(yè)。
河北省高碑店市農業(yè)農村局農業(yè)農機股負責人 方英軍:為什么是1.3米?因為伸縮式噴灌縮回去以后,噴桿噴頭要在耕層以下,不影響大型農機具正常作業(yè)。
除了節(jié)水灌溉設施,河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還包括田塊整治、地力提升、輸配電保障等多個方面。目前,河北省已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wěn)產的高標準農田達5400萬畝。
河北省農業(yè)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二級調研員 李桂民:對項目建設進度和支出進度進行定期調度,同時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及時督導。
而在江西,今年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圍繞耕地提升養(yǎng)護,深入實施測土配方、綠色循環(huán)種養(yǎng)等措施。在高安市黃沙崗鎮(zhèn)田壟村,當地在增加機械加快工期的同時,還在土壤肥力保持上實行了新方案。
江西省高安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辦公室主任 謝偉:進行表土剝離將耕作層重新回填,另外在規(guī)劃設計的土壤改良費用上,(每畝)再增加50—100元的耕地地力土壤改良提升費用。
如此改造提升后,耕地地力平均可以提高0.5個等級,糧食每畝增產在100斤以上。此外,從去年開始,江西省還選擇一批試點縣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和綠色循環(huán)種養(yǎng)試點。今后農戶不僅能通過小程序清楚自家田塊地力,政府還每年免費提供有機肥還田,保障田塊地力不回落。
目前,江西省高標準農田累計超2916.89萬畝,占全省耕地的71.7%,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wěn)定在90%左右。
新模式!冬閑田變增收田
各地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還在不斷創(chuàng)新良技、良法配套使用辦法,讓冬閑田變成增收田。?
眼下,在貴州省印江縣合水鎮(zhèn)的一片稻耳輪作基地,這里的木耳迎來了采摘季。去年九月份,這片水稻田收割完成以后,村民們將稻田里的水引出去,隨后擺放了當地木耳企業(yè)開發(fā)出的抗寒性強的新品種菌棒。
貴州省印江縣合水鎮(zhèn)副鎮(zhèn)長 何青松:我們這里村莊集中、勞動力密集,所以我們選擇了耐寒黑木耳品種,在農閑時節(jié)把閑散勞動力和土地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了。
何青松告訴記者,采收木耳不費力,但是用工量大,除了日常澆水、晾曬等工作,每隔半個多月,這片基地還要組織上百人進行大規(guī)模的采收,這樣又為許多農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據了解,這些菌棒大約可以采摘七茬,到了四月份,又將重新在稻田里蓄水插秧。
進入冬季后,湖北多地在冬閑田里種上羊肚菌,不僅提升了土壤肥力,也增加了農民收入。由于近期雨雪天氣影響,大棚內,種植戶們正在檢查大棚,排查隱患。
羊肚菌一般秋冬季種植,冬春季采收,采收時節(jié)剛好與農忙時節(jié)錯開,既能提升土壤肥力,又能讓“冬閑田”變成實實在在的“增收田”。近年來,襄陽市的羊肚菌種植面積從2020年前的不到200畝發(fā)展到如今的近萬畝。
育種突破!鹽堿地畫出“新豐景”
鹽堿地是重要的后備耕地資源。隆冬時節(jié),一批鹽堿地新品種正在加速轉化落地。
在位于河北省南皮縣的中國科學院南皮生態(tài)農業(yè)試驗站,不同的旱堿麥品種被分類種在不同的試驗盆中,科研人員根據不同地區(qū)的鹽堿地土壤、鹽分、水分進行劃分,運用不同的肥料進行種植管理,以此來收集不同條件下影響旱堿麥生長的數據。
而在試驗站的另外一排防雨塑料大棚里,種植著中麥175、 衡觀35等105個小麥品種,主要是實驗在不同濃度咸水狀況澆灌下,小麥長勢的不同表現(xiàn)。
目前,中國科學院在南皮建立了鹽堿地分區(qū)分類的利用模式。這些科研成果在滄州南皮縣落地,使全縣科技示范區(qū)的小麥平均畝產由原來的800多斤增產到1000多斤,高產地塊達到1200斤以上。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