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元旦剛過,記者來到赤峰市巴林左旗花加拉嘎鄉(xiāng)小營子村村民李建友家,一輛藍色的農用柴油車停在院子里,十幾個人正在將顆粒飽滿的玉米裝袋、打包、過稱、裝車。今年67歲的李建友從糧食收購經紀人手中接過一沓沓鈔票,樂得合不攏嘴。
“2021年,我把20畝承包田交給小營子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托管’,田里的活兒全由他們來做。”李建友接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玉米畝產700公斤,每公斤賣2元錢,每畝收入1400元,扣除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翻地、播種、澆地、防蟲、收割的費用每畝165元,這樣,每畝地收入1235元。另外,上級給‘托管’的土地每畝補貼37元,有30%返還給我們,另外的70%用于發(fā)展集體經濟。這樣計算,我每畝地的純收入能達到1250元。我這20畝地就收入兩萬五六千元。在沒‘托管’之前,我每畝地翻地、播種、澆地、防蟲、收割的費用得達到240元左右,土地‘托管’后每畝地節(jié)約投入70多元。合作社實行機械化作業(yè),單產還增加了,我們也增收。以前,我家自己耕種,我兒子在外地打工,每年都得回來幾趟幫我侍弄,一年下來光車費就得花一千二三百元?!?/p>
↑花加拉嘎鄉(xiāng)小營子村黨支部與幫扶單位簽訂土地“托管”共建協(xié)議(攝影:段文倩)
李建友所說的土地“托管”,是巴林左旗在推進農牧業(yè)社會化服務中推行的一種服務模式。農民把土地委托給合作社管理,但是可以自主選擇種植作物品種,由合作社為種植戶提供耕、種、防、收、售“一條龍”有償服務,破解了農民“打工顧不上種地,種地又耽誤賺錢”這個難題。
小營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人錢學忠介紹,土地“托管”使農戶實現了“一地三收”,一是種植投入成本降低,二是單產增加帶來增收,三是“托管”后剩余勞動力務工增收。小營子村6200畝耕地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托管”,實現了規(guī)?;洜I。
↑花加拉嘎鄉(xiāng)小營子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機械化播種(攝影:段文倩)
記者在三山鄉(xiāng)三山村朱海澤的家庭農場看到,一堆堆的板藍根、防風、黃芪正在晾曬。朱海澤在三山村流轉1500多畝土地種植中草藥,是當地的藥材種植大戶。農忙時節(jié),朱海澤雇用本村30多名農民務工,每年這方面的支出近30萬元。村民李林,2021年春季將15畝承包田流轉給了朱海澤,收入了7500元。農忙時節(jié)還在朱海澤的家庭農場務工,夫妻倆當年務工收入近20000元。朱海澤告訴記者:“我雇用村民,他們在我這兒邊干活邊拉家常,還能給他們帶來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大家?guī)椭野l(fā)展,我得幫助大家致富。”記者了解到,三山鄉(xiāng)就有2600多戶農戶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經營,土地流轉面積達到了26000多畝。
↑三山鄉(xiāng)三山村朱海澤家庭農場機械化收獲黃芪(攝影:梁致瑄)
旗農牧局副局長李春民告訴記者:“巴林左旗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現有耕地面積180.8萬畝。截至目前,巴林左旗已登記注冊從事農業(yè)生產社會化‘托管’、土地流轉服務的各類組織30家。2021年,全旗土地‘托管’面積20萬畝,土地流轉面積120萬畝,服務農牧戶63225戶。土地‘托管+流轉’,既增產又增收,助力了鄉(xiāng)村振興。”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